Unclassified · 2011/09/10 11

扶老恐惧症

老人倒地无人敢扶!想必现在没人敢把这句话当笑话看,这是我们所处时代一个沉重的现实。正是这个现实,让我们羞愧、让我们慨叹、让我们愤怒、甚至让我们无能为力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问,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,究竟怎么了?但是谁又能告诉我们答案?

“扶老人”的全民危机始于2007年南京法院对“彭宇案”的判决。在“彭宇案”之前,并非没有助人者被诬惹上官司的,但只是个别无良者的个人行为,公众还是相信法律,相信有讲理的地方。然而,让人遗憾的是,当年南京法院的那个“从常理分析”——如果彭宇没有撞人就不会去救助老太,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公民间的救助行为,也把司法裁判变得“不讲理”——原告不需要对侵害事件举证,搞“有罪推定”,破坏公众对公正、善良的价值认同,引发了公众恐慌。诚如培根所说: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其恶果甚于十次犯罪,因为犯罪只是弄脏了水流,而不公正的判决却弄脏了水源。

每一件有关老人倒地的新闻,都能迅速成为我们媒体的头条。8月6日,卫生部公布了一份《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》,毫无意外,这条新闻也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。在这条新闻上,人们附着了太多自己的解读,但是最终的指向,都是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社会现实。

不少人叹息,社会道德因上述事件而倒退30年。不少人将近年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,归结为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,这此解释不无道理,不过笔者坚定地认为,社会底线正义的偏差导致了道德的迷失,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。

扶起摔倒老人被诬赖的救助窘境,不是一个卫生部所能破解的,也不是什么指南所能规避的。道德土壤的改良,与社会方方面面有着极其微妙的关联,譬如信仰文化重建,譬如资源合理分配,譬如法律公平公正……道德重建,并没有程序化的范式,这也正是治理社会比治疗疾病要纷繁复杂许多的原因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0年12月,福州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,一位8旬老依伯摔倒在人行道上。围观的五六人,没人出手。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时,旁人的一句“善意提醒”,又让她们缩回了手。老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马路上,直到生命的终结。


2010年11月,从超市购物出来的一位顾客首先发现了卡在护栏中的老人。听到呼救,负责在护栏旁看车的周女士和路过的行人都聚拢过来,纷纷拨打110和120。面对危在旦夕的老人,周女士曾经想上前搀扶,但是被周围的人劝阻了。就这样,老人被卡在护栏里足有十多分钟,人们距离老人只有一步之遥,但是竟无一人伸出救命的手。当120救护车赶到的时候,老人已停止了呼吸。


2010年4月,78岁的苏老太在路边摔伤,围观者无一上前帮扶,直到遇上巡逻民警才获救助。对此,民警和老人家属均无奈地表示“可以理解”。但医生认为,出于人文关怀,路人应及早帮助伤者。“不扶她是怕出事,也可能怕被赖上,民警得帮啊。”派出所民警说,一些围观者也挺关心老太,在一旁询问她身体状况,“群众不敢扶也是可以理解的”。


2010年1月,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,78岁的老人肖雨生在小区跌倒,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。20多分钟后,儿子肖先生外出时发现,老人孤零零趴在地上,额头磕破流血,鼻子紧贴地面,已没了呼吸。


一位七旬老太摔倒在闹市街头,引来众人围观,不少人善意地拨打了急救电话,却无人“敢”靠近老太。直到一位美丽女子路过,主动去扶老太。但在她施援手的同时,现场也有人“好心”提醒:“别去扶她,当心赖上你,等120来了再说。”这是2010年9月,在北碚中山路发生的一幕。


2009年9月,桂林街头发生车祸,一名男子被撞倒。众多群众围观却无人伸以援手。一个外国游客站出来对伤者提供帮助,并指挥陷入混乱的交通。

相关文章